发布时间:2024-05-16来源:编辑:浏览: 次
编者按:为深入实施健康中国行动,宣传健康科学护理知识,助推全民科学素质全面提升,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广西医院(自治区人民医院东院)(简称中山一院广西医院)于2024年1月起推出护理科普栏目《健康“邕”护》,将健康领域的科学知识、科学方法、科学精神向公众进行普及传播,推动护理质量进一步提升,为群众提供更优质护理服务。
今天推出第16期《罗彩远:手术后患者为何会“瑟瑟发抖”?》
患者手术后返回病房,躺在床上一直发抖,家属询问道:“护士,他怎么了?怎么一直发抖?是不是有啥问题?”事实上,家属所提及的“发抖”,在医学上称之为“术后寒战”。
那么,“术后寒战”是什么?为什么有些患者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对人体会有危害吗?来听听中山一院广西医院护理专家是怎么说的~
01
什么是寒战
寒战是肌肉收缩和痉挛性发抖,冷得全身发抖打寒战。机体为了抵御外界寒冷的气候,维持正常的体温,会通过寒战来产生大量的热量。术后寒战是全身麻醉术后常见并发症之一,是机体对中心体温降低的一种生理反应。
麻醉药物的使用、大量冷盐水术中冲洗、血液及体温的丧失、输入大量冷液体以及麻醉后体温的重新分布等众多因素导致机体散热增加、产热减少,中央室温度降低,都会引起寒战反应。
02
术后寒战发生的原因
麻醉因素
全身麻醉药物可抑制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使得冷反应阈值显著降低;肌肉药物的使用抑制骨骼肌的收缩,使得患者在全麻期间丧失了通过寒战调节体温的能力。
硬膜外麻醉后也可以导致寒战,因为在该过程中,硬膜外麻醉时由于阻滞区的血管不能发生代偿性收缩,血管扩张后散热增加,热能迅速通过传导的方式由深部向外周再分布,致使深部温度随之下降,刺激机体的温度感受器引起寒战。
机体的散热增多
如手术室内的环境温度是25℃左右,手术时间过长,手术视野的长时间暴露以及局麻药物阻滞所引起的外周血管扩张,这些原因均可以导致散热过多而使体温降低。
低温液体的使用
如手术需要大量冷盐水术中冲洗、血液及体温的丧失以及患者体内输入了大量的低温液体或血液制品等均可导致机体散热增加、产热减少,中央室温度降低,引起寒战反应。
患者因素
当环境低温时,相比于男性,女性会首先感受到寒冷从而产生寒战。除性别外,年龄也是术后寒战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随着年龄的增加,寒战发生率逐渐降低。
心理因素
手术患者在术前一般都很焦虑、紧张、恐惧, 患者由麻醉状态转为清醒时对于手术效果的过度关注、手术后疼痛等原因,均可引起患者情绪的波动,致使血液重新分配,周围血管的收缩影响了回心血量和微循环,导致体温下降,增加寒战发生的几率。
03
术后寒战的预防及处理
术后寒战是机体的自我保护性反射,一旦出现不必过于担心,一般可以通过各种加温措施来缓解。
控制手术室内环境温度
保持手术室和病房的温度适宜,通常在25℃左右,湿度保持在40%~60%。这样的环境有助于维持患者的正常体温,减少术后寒战的发生。
使用保温措施
对于需要长时间暴露在手术台上的患者,可以使用保温毯、暖风机等保温设备来维持患者的体温。同时,对静脉输注的液体、血制品进行加温,冲洗液、灌注液在温箱或温水域内加热后使用,以减少热量的丢失,防止体温下降。
控制术后疼痛
采取有效的止痛措施,如使用止痛剂、肌肉松弛剂等,可以减轻术后疼痛,从而降低术后寒战的发生率。疼痛是引起寒战的常见原因,控制疼痛可以有效预防寒战。
加强术后监测
术后严密监测患者的体温、心率、呼吸等指标,及时发现寒战症状,并采取相应的措施缓解症状,可以避免病情恶化。
加强营养支持
提高患者的免疫力,有助于减少术后感染的风险,从而降低寒战发生率。术前合理的饮食和营养支持可以增强患者的体质,提高抵抗力。
常用的药物
必要的时候也可以使用药物比如曲马多、皮质激素类药物、哌替啶、氯胺酮、布托菲诺、右美托咪定等也有报道用于术后寒战的治疗。
预防术后寒战需要医护人员和患者的共同努力,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降低术后寒战的发生率。患者与家属也应积极配合医护人员的工作,保持良好的心态和信心,共同应对术后寒战的挑战。
护理专家名片
罗彩远
中山一院广西医院 麻醉科副护士长,副主任护师,广西壮族自治区危重症(ICU)专科护士,广东省健康管理学会麻醉护理专业委员会第一届委员 会特聘常务委员,广西医师协会心胸血管麻醉医师分会心胸血管麻醉护理学组委员,中国临床心电学会护理组委员。主持卫健委自筹课题1项,参与科研课题5项,发表论文6篇, 获得国家实用新型专利2项。(来源:护理部)